成立虽然只有四年,但趣链已获得多轮融资。早在2018年,趣链科技就已完成15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家投资基金、上市公司与传统基金,是区块链行业至今通过传统融资渠道获得的最大的融资。
西湖最重要的不是它的风景,而是它的人文气息,在这样的人文底蕴之下,数字经济才得以快速发展。
——李伟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会议之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成为从中央到地方新的工作重心。杭州作为国内首个将“区块链”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城市,正推动打造中国区块链之都。其间涌现出一大批高速成长的企业,趣链科技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块链企业之一。
李伟,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毕业于浙江大学的他带领着趣链科技已成为区块链技术行业翘楚,并跻身准独角兽行列。李伟代表着杭州数字经济的积极建设者,是西湖数脉的重要力量之一。
◆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区块链发挥重要作用
疫情期间,李伟依旧很忙。通过视频等线上工具无接触服务和交流,李伟每天连续六七场会议无缝对接。对于趣链科技来说,这场突发疫情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大的影响,甚至反过来促进了区块链行业的发展。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在疫情背后也有着机遇,比如加快数字化转型,新经济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对线上数字化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化和场景化。”李伟用视频会议举例,大量的线上会议,线上决策需要一个更加可信的网络交易环境,而区块链是构成可信互联网的基石,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基础设施。
趣链科技是一家典型的浙大系创业公司。2016年,李伟从学校步入市场,创立了趣链科技。趣链科技专注于区块链技术产品与应用解决方案,主要产品有区块链底层平台Hyperchain、分布式数据协作网络BitXMesh、区块链跨链技术平台BitXHub、区块链开放服务平台飞洛、供应链金融平台飞洛供应链及存证服务平台飞洛印,其中多个项目获中央网信办首批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
◆区块链应用场景已从金融扩展到各行各业
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会议之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成为从中央到地方新的工作重心,区块链也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领域。
2019年随着区块链存证服务平台飞洛印、分布式数据协作网络BitXMesh、区块链跨链技术平台BitXHub等核心产品上线,趣链科技的业务成指数级增长,服务领域也逐渐从金融延伸到民生、政务、能源、制造等领域。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对于趣链科技来说,很明显的变化是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已经从金融扩展到各行各业。“比如政务领域,很多政府都发出了区块链的规划,我们现在和很多地方政府合作打通政务数据。再比如司法、电力、医疗等等行业都有合作。”李伟表示,从去年年底开始,趣链区块链已经逐渐从一个以金融为主的基础设施变成了涉及国计民生各行各业的基础建设,“区块链另外一个名字叫价值互联网,可以说现在已经真正变成了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和升级。”
◆相信事物本质,做“链圈”最忠实的拥护者
自区块链概念诞生以来,“链圈”与“币圈”的争论从未停止过,李伟无疑是“链圈”最忠实的拥护者。“这个行业其实一开始很多人不会看得很清楚。”面对2016年的“炒币热”,李伟从未动摇过自己坚守“链圈”的决心。做事情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李伟坚持的原则。
“人类从发现“电力”到大规模使用经过了几百年时间 ,计算机的诞生到普及用了几十年,技术发展是一个加速度的过程,区块链也一样。”原本以为5到10年才会迎来区块链春天的李伟没有想到,五年内就已经实现了。
“既然形势这么好,我们更没有理由做不好,反过来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原本还有空间悄悄生长,现在必须茁壮成长了。”如今在区块链领域,正如李伟所坚信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相信技术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安心地创造价值。
◆西湖底蕴让数字经济有更大的发展
李伟是新浙商,从浙大读书、教学再到创业,他见证了杭州城市的发展,也见证了数字经济的崛起。他自认为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想要做一个以科技为支撑的企业家一直在他的计划之中,如今他已经走在实现这个梦想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对于李伟来说,除了美丽的风景,西湖最为珍贵的是它的文化底蕴,是它的包容和开放。“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都能在西湖边走走,他们看到的是一样的风景。西湖的包容和开放,让我们这些想要奋斗的人找到勇气和支柱。”李伟说。
西湖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杭州发展的底气所在,这个底气吸引了有志之士来到这里创业、生活。也正是有了这样一群人,数字经济才有了今天的发展,趣链科技才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
文章转载于《浙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