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总是在开车,这两年罚单倒是吃了不少。
创业两年多来,新虹桥公证处的张志明公证员总是“在路上”。每天150公里的上班路程,张志明都会路过曾经的老东家,和以前相对安稳的生活比较而言,现在的日子每天一睁眼都是压力,关注的事情特别多,似乎目标还有些远,但是这股努力朝着目标前进的劲头让路上的风景变得更有感觉。
这也是上海第一批合作制公证处——上海张江公证处和新虹桥公证处公证员们创业2年来的感受。能够慰藉辛劳的是,在新冠疫情“黑天鹅”的冲击下,上海公证行业业务减少,但只有这两家合作制公证处的收案数与收费数实现了双增长,收费数同比增长率在上海市所有公证处中位列第一、第二,奥秘令业内瞩目。
7月29日,上海市公证协会举办行业座谈会,座谈会围绕“如何深入推进上海公证行业创新发展”展开讨论,对话合作制公证处,深入推进上海公证行业创新发展。(座谈会详细报道请戳链接:公证协会“群英荟萃”,为新形势下行业发展出谋划策)
上海市公证协会会长 杨昌麟
“唯有开拓创新,方能生存。”上海市公证协会杨昌麟会长在座谈会伊始所说的这句话,点出了整个法律服务行业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及发展方向。公证法律服务市场正在变化,公证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合作制公证处会是行业未来的主流形式?替代性法律服务产业不断掀起蓬头,“互联网+法律”的热潮在各个细分行业蔓延,作为与民生接触最广泛的公证法律服务,面对巨大的客户“流量”,如何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从公证法律服务上升至法律服务的龙头,值得关注和思考。
01
合作制公证处数据亮眼
数据显示,今年疫情后,上海公证行业上半年收案数下降40%,收费数下降20%,70%的公证处收费数都是负增长,而2家合作制公证处的收费数却实现了“逆势增长”,且同比增长率位列第一二名。尽管大部分非合作制公证处的收案数与收费数受疫情影响出现了下滑,但其体量仍占据行业头部,东方公证处与徐汇公证处的收费数总额分别位列第一二名。
上海市公证协会副会长高剑虹主持本次座谈会时指出,2020年是张江公证处、新虹桥公证处两家合作制公证处试点的第二个年头,两家合作制公证处的发展态势良好,今年上半年更是实现了公证收案数和收费数的“双增长”;《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于提升全民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促进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具有重大意义,这些都是公证行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上海市公证机构和公证员要进一步发挥公证的职能优势和作用,创新公证服务方式方法,在助力复工复产、保障复商复市、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贡献公证力量。
如何向合作制公证处取经,一直是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2018年4月,上海市司法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合作制公证机构试点及组织报名遴选工作等事项的通知》。同年6月,新虹桥公证处与张江公证处作为上海市首批合作制公证机构试点单位被批准设立,他们肩负起了公证行业深化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重任。
合作制公证机构由公证员自愿组合、共同出资,自主开展业务,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财产由合作人共有,以其全部财产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实行民主管理,按市场规律和自律机制运行。相比于事业体制,合作制是公证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可以激发公证机构的内生动力,提高工作效率,为公证事业发展注入活力与动力。
2000年,司法部启动合作制改革试点。2017年下半年以来,司法部部署扩大合作制公证处试点,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根据2019年司法部公布的数据,全国合作制公证处已经从20家发展至84家。
新虹桥公证处坐落于上海市闵行区虹桥商务区,毗邻虹桥火车站。成立两年多来,新虹桥公证处已经形成了知识产权、金融经济、婚姻家事、境外事务“四张王牌”。(相关链接:新虹桥公证处1岁啦!听听这个合作制公证处的幸福创业经 | 律新社专访 )创立之初,新虹桥公证处即成为唯一一家位处进博会功能服务区内的公证机构,并连续两年安排公证员驻场服务。今年5月30日,由上海市新虹桥公证处携手杭州趣链研发的“采虹印”电子数据自助式取证、存证、出证的应用程序及管理平台发布。(相关链接:“采虹印”来了!6000名“彩虹糖豆”首享数字公证新消费!丨律新社在现场)
张江公证处地处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两年多来,坚持创新,主动拥抱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将“互联网+公证”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2019年6月,张江公证处率先试点“一次都不跑”,针对91项公证事项开展全程在线办理。着力建设“易存”证据保全线上平台,聚焦网络知识产权取证难、证明难等难点问题。2019年8月,张江公证处首次推出针对80岁以下市民的免费遗嘱月活动,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传统业务领域竞争日益激烈,创新,不仅是服务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对新服务领域的探索。公证能否参与审判辅助工作?张江公证处的“公证员+送达员+调查员+调解员+信息员”“1+4”工作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
张江公证处张润南在发言中介绍,2019年12月,张江公证处与上海金融法院签订了《公证法律服务中心审判辅助事务服务协议》,实现审判辅助业务全程无缝衔接,助力金融司法审判及执行工作的提速增效。协议正式落地以来,共计服务各类案件97件。
张江公证处于2019年5月设立上海自贸区公证法律服务中心,实现重点项目咨询、预约、受理、办证“四位一体”无缝对接。同时,张江公证处在张江科学城范围内积极开展“走进园区、走近企业”活动,在各大园区成立服务联络站,将在张江园区企业服务大厅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努力实现常态长效服务。
张江公证处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疫情期间第一时间推出为“上海赴鄂医护人员”提供免费公证法律服务,以实践行动彰显公益属性,体现公证担当。此外,张江公证处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对外拓展“朋友圈”,对内提升凝聚力。(相关链接:“豪捐”500小时公益法律服务!乐益公益空间联盟“星星伞”关爱活动升级)
02
合作制公证处创业不易
座谈会上,新虹桥公证处的张志明公证员向同行们分享了创业之初的艰辛与两年多来的实践心得。
资金,是合作制公证处创业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按照上海市合作制公证机构实施方案,凡合作制公证处,合作人需要按比例承担一定的启动资金,此外每人还要交付50万元的质量保证金。在疫情期间,新虹桥公证处也没有享受到任何租金减免,与此同时,市场成本一样不少。新虹桥公证处创始之初,在装订第一份公证书时,公证员们连钢印都要自己去买,钢印坏了也要自己解决。
二是人员招聘的问题。人员短缺是合作制公证处的共同难点,成熟公证员少,年轻人进门难。
两年多的摸索下来,新虹桥公证处也积累了很多的“创业经”:
◆ 把服务做在前面。新虹桥公证处会针对客户提供的资料先去做审核,当事人来到公证处时,有时会非常惊讶于公证员对其背景的了解。张志明还强调,公证员应该把体系内的便利条件运用到办证的过程中,如可以通过与外地公证处的协作来提高办证效率,给当事人提供更好的体验。
◆ 发掘专业特色,做精品公证处。公证行业与律师行业同是公共法律服务提供者,在发展与改革进程中有很多相似之处。张志明认为公证处可以发掘自己的业务专长,做有特色的精品公证处。《民法典》出台后,公证处可以静下心来研究“遗嘱继承”应该怎么做,思考如何将市场“拉”回来。
◆ 加强协作是提升公证服务效率的重要保障。疫情期间,浓厚的协作氛围使得合作制公证处仍能提供高效服务。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新虹桥公证处推动“长三角地区联动合作”。疫情期间,多家长三角地区的合作制公证处实现了多次紧密协作,为当事人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公证服务。
03
综合性法律服务最易粘客户
面对合作制公证处火热的发展势头,不少人感到好奇:一项服务在各家公证处的价格都相同,为什么律师就愿意带客户到合作制公证处办理?
“对于每一个来到新虹桥公证处的当事人来说,我们提供的不只是公证服务。”张志明公证员的回答颇有意味——合作制公证处所提供的是更有综合性的法律服务。
当事人向公证员讲述他的需求时,公证处能做的不只是提供程序化的服务,单纯的询问客户要办什么公证,并告知其需要的材料。例如做房产委托时,当事人会把公证员当成是一位法律专家,房产方面的其他问题也会一并抛出。公证员需要掌握税务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才能为客户提供综合的解答。
细致地了解客户需求,主动为其提供格式文本,帮助客户咨询其他机构的具体要求......这些服务远远超出了传统公证服务的范畴,需要花费大量人力,但新虹桥公证处坚持针对客户的具体需求主动提供服务,让客户省心省力的同时获得全面且专业的服务,这或许就是合作制公证处客户黏性大的秘诀之一。
上海市信亚律师事务所律师罗竞坚曾经是一位有着16年工作经验的公证员。他从律师角度看公证服务,认为合作制公证处将原先公证处普遍存在的“要我办”转变为“我要办”的工作模式,有很强的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此外,有恒产者有恒心,有恒心者办恒业。无论是合作制还是事业体制公证处,我们都应该致力于为当事人提供更周到、更有温度的公证法律服务。
近年来,公证处与律所的“牵手”日益频繁。2016年,上海首次有公证处与律所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探索法律服务新渠道。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与上海市东方公证处这样的合作释放出一个信号:公证法律服务越来越具有主动市场意识,法律服务领域的多维度合作趋势正在加强中。(详情请戳链接:上海首家公证处与律所全面战略签约!会刮起法律服务领域的“新旋风”吗?| 律新社观察)
合作制公证处也在积极探索与律所的业务合作。2019年5月,上海市新虹桥公证处与上海尊源恒律师事务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日后双方将重点在企业资产重组、债务重组、不良资产的快速处理等业务领域展开深入、广泛的合作。新虹桥公证处将积极参与所涉项目的前期背景调查、合同审查、债权债务形成的文件审查、专业尽职调查,并就相关合同办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等一系列公证法律服务。
在国际上,公证行业与律师行业的结合也非常普遍。法国是现代公证制度的发源地,法国的公证人员不仅为当事人办理纳税、登记等方面的事务,还参与商业谈判,甚至担任法律顾问。
04
传统公证处面临挑战
相比较合作制公证处的快速发展,传统公证面临的挑战还在加大。
1988年,全国公证员人数为9214人,2018年为13330人。在全国名列前茅的上海地区公证处,公证员总人数也不过四百余人。30年来,尽管公证员的素质、办证数量、收费总量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但公证员数量仍增长缓慢,公证人才流失严重。
谈及人员年龄结构时,各区的公证员们纷纷感慨公证处里缺乏年轻公证员的问题。一位公证员打趣道:“你们考虑的是年龄断档的现象,我们要考虑的是将来还有没有公证员的问题。”
杨浦公证处副主任蔡煜在座谈会上提到,原来公证处在经济合作方面是涉及实质性业务的,比如招投标等,但现在所做的一部分业务是“流水线”性质的。蔡煜提议公证协会可以与律协合作,“让公证员去律所待个半年”。只有掌握了更多法律实务经验,公证员才可能为当事人提供更多、更具综合性的服务。
丰富公证服务“含金量”、探索新的公证业务领域,一个蓬勃向上的行业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年轻人才的加入,并不断夯实自身本领。新颁布的《民法典》对公证行业影响深远,全体公证员都应把《民法典》学习纳入必修课程,对《民法典》中与公证直接相关的新增和修改内容进行重点学习,如《继承编》的遗产管理人制度、《合同编》、《侵权责任编》等专题,建议市公证协会适时组织开展集中培训、专题培训,帮助公证员学好、学深、学透,将《民法典》精神真正融入公证工作中。
上海市公证协会杨昌麟会长在发言中提到,要积极发挥行业内青年公证员的活力和创造力,加强内容培训,为青年公证员搭建特长展示、思想交锋、理论研究、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上海市各家公证机构也要积极吸纳法律、金融、互联网、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人才,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体系,树立长远发展意识,谋划上海市公证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战略。
05
拥抱趋势:提供综合性法律服务
如果说机制和体制是激励合作制公证处快速发展的原因,那么在服务模式上的转变和思维创新可能是双方共同要面对的挑战。
公证业务是否可以与替代性法律服务业相结合?这个问题在法律服务业内已广泛实践。
近几年来,替代性法律服务对传统律师行业的“威胁论”愈演愈烈,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法律公司的入场让法律服务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但越是有超前思维的律所越能意识到“化敌为友”的重要性。
2018年2月,霍金路伟与Elevate宣布合作推出“灵活律师服务”。这次合作让霍金路伟可以调用Elevate的1500名灵活律师储备,满足一些客户的短期法律需求。这样的合作不仅能降低律所的服务成本,更能为客户提供更多领域的法律服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面对逐渐加剧的律所间竞争和替代性法律服务发展的迅猛势头,单纯地为客户提供核心法律服务已经很难保证律所收入的持续增长。一个选择摆在了律所面前:以新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更多服务。
西北大学普利兹克法学院的资深讲师Dan Linna的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律所选择建立一家子公司,由子公司来承揽新的业务。例如Nelson Mullins Riley& Scarborough律所选择成立全资子公司,为更多客户,特别是一些没有选择本所核心业务的客户提供专业服务。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法律服务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每家四大模式下的律所都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专业服务,包括市场进入、法律和咨询。对客户来说,与这种“一站式服务平台”合作显然更为轻松。
无论是公证还是律师行业,传统的业务优势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潮流下正在不断衰退。正如文章开头上海市公证协会杨昌麟会长所说,“唯有开拓创新,方能生存。”面对替代性法律服务的强烈攻势,法律服务提供者或许可以放下敌意,探索合作共赢的可能,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中灵活变通,积极拥抱变化。
公证在家事继承、知识产权等服务上具有先天优势,其广泛的客户源和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为规模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海市公证协会杨昌麟会长在讲话中指出,当下社会各界对公证服务的需求量仍然高涨,公证行业仍然充满可以挖掘的“富矿”,各公证机构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强化责任,才能实现新时代公证的再起航、再出发。